Page 4 Advertisements Column 3
Straits Daily Advertiser, 13 July 1900, Page 4
RECOVERY OF $13,000.
The Singapore Free Press and Mercantile Advertiser (Weekly), 8 April 1909, Page 10
The Straits Times, 3 January 1911, Page 6
Hwan Tong
Gnoh Bee Yean
Sam Kok
Song Kang
Lou Chey Thian
Chinese Wedding.
The Straits Times, 7 June 1918, Page 10
ACKNOWLEDGMENTS
The Straits Times, 19 April 1920, Page 8
Ngchek Batu Gantong
Zaobao News
槟呷三古墓 掘出一段新华史
by 柯木林2019年2月17日
有“峇峇文学之父”美誉的曾锦文(Chan Kim Boon,1851-1920年)在槟城(又称槟榔屿)出生,1872年3月到新加坡,在英国人开办的墨经梳律师楼(Aitken & Rodyk,即Aitken & Co,后易名为Donaldson & Burkinshaw)任书记,兼管账务。他的孙女Chan Gaik Sung回忆说,曾锦文有三位太太,在新加坡住直落亚逸街(Telok Ayer Street)的排屋,住家前后都有马路,但确实地址已不可考;在槟城,曾锦文故居在75 Muntri Street,是一座二层楼的建筑物,现改为旅店。
年青时的曾锦文就读于槟城大英义学(Penang Free School),通晓英文、华文和马来文。因曾任教于福建马尾船政学堂,北洋水师初期学生,中国第一代海军干将,多出其门下。若干年后,当北洋舰队访问新加坡时,便有了一场令人感动的酬师活动。
根据《叻报》次版头条“本馆附志”(1890年4月7日)所载:1890年4月5日(星期六),北洋水师访新,这批舰队将官,当年他的学生,身佩长剑,全副武装,特地到律师楼拜见他,并行三跪九叩大礼,以示不忘老师教导之恩。四年后,1894年甲午前夕,北洋舰队第三次,也是最后一次访问新加坡。适值曾锦文翻译的《三国》出版在即,“靖远”舰管带叶祖珪(1852-1905年)应邀为之题写书
新加坡峇峇富商陈谦福(Tan Kheam Hock,1862-1922)可说是曾锦文的贵人,是他把曾锦文带入翻译界的。曾锦文的翻译作品,由新加坡的Kim Sek Chye Press印行。考虑市场销路问题,这类书多是开本小的薄书,每本约4 x 6.5英寸,厚100-170页。一套书往往延连出版一两年,甚至两三年才刊完。以《三国》一书而论,在印度尼西亚出版62册,每册售价五角;在马来亚,同样的《三国》出版30册,每册160页,以月刊或双月刊形式出现,每册售价一元。 最早一册在1892年6月出版,最后一册出版于1896年7月。换言之,读者须跟踪4年才可把翻译本的《三国》读完。
曾锦文虽是中国船政历史的一部分,但使他留名史册者,却与海防无关。他将中国古典小说翻译为马来文,不单使他成为华巫文学的奠基人之一,更于宣扬中华文化,建立殊功。
Comments
Post a Comment